11月的湖南冷得刺骨,东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的走廊里还留着言纲主任上周查房的声音——“3床的大爷是从乡下骑摩托车来的,输液瓶挂低点,省得他抬头累”。可这条他走了8个月的走廊,只剩同事们臂上的黑纱,和墙上那幅写着“仁心永存”的挽联。
48岁的言纲是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胃肠烧伤外科主任医师,2025年3月主动申请援派东安县第二人民医院,任挂职副院长。11月12日上午,他刚完成一台3个半小时的胃肠吻合术,手术台上还在给年轻医生讲解“分离腹膜要慢,别碰着肠系膜血管”;中午和同事吃饭时,他揉着胸口说“有点胃疼,可能早上的包子凉了”;晚上8点,他给援派同事老陈打去电话:“我胸口疼得厉害,好像不是胃病。”等老陈赶到宿舍时,言纲正扶着桌子喘气,额头上的冷汗把白大褂浸得发亮——急诊诊断结果出来,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。
“前一天还一起讨论周末去看红叶,怎么说走就走了?”跟言纲一起手术的医生小吴红着眼睛说,12日上午的手术结束后,言纲还笑着拍他的肩膀:“等你独立完成三台手术,我请你吃东安鸡。”可就是这个总把“再坚持一下”挂在嘴边的人,把最后的力气都给了患者——援疆时他在喀什待了一年,获评“优秀援疆干部”;调回湖南后每年去湘西义诊,笔记本上写满了“凤凰县胆结石患者”“沅陵留守儿童肠胃问题”;到东安支援后,他把宿舍当成“临时门诊”,经常晚上给村民解答病情,说“农村人来一趟医院不容易”。
言纲的办公室抽屉里,还留着没拆封的胃药和写了一半的“基层外科手术规范”笔记。护士小魏记得,上个月有个农村阿姨没钱住院,言纲悄悄垫了2000块,说“等阿姨秋收了再还,不急”;护士长回忆,他总跟护士说“多问一句患者有没有住的地方,多帮着跑趟缴费”——这些“额外的叮嘱”,成了同事们最痛的回忆。
11月14日的告别仪式上,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的同事捧着言纲的遗像,照片里的他穿着白大褂,笑着比了个“V”——那是去年他带团队完成高难度手术后拍的。“他总说,当医生的成就感不是评了多少奖,是病人出院时说的‘谢谢主任’。”科室王主任哽咽着说,“他的最后一笔,画在了最需要他的基层——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是每一次手术台上的耐心讲解,是每一次对患者的额外关心,是明知身体不舒服还想着‘再看完这个病人’的执念。”
东安县的村民们踩着泥泞赶来告别,有人举着写着“言主任,我们想你”的纸牌——这个“说话轻声细语,做手术不疼”的医生,把生命的最后时光,留给了最需要医疗资源的基层。他的白大褂还挂在办公室的衣柜里,口袋里装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:“11月15日,芦洪市免费义诊”。
雨还在下,言纲主任的墓碑前,放着一束向日葵——那是他最喜欢的花,他说“向日葵跟着太阳转,医生要跟着患者转”。这个48岁的主任医师,用生命践行了最朴素的医者诺言:把温度,留在最需要的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