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“集体破防”,来自开幕式文体展演第三章《同梦同圆》里的《盛世圆梦》歌曲联唱。作为整台演出的“情感高潮段”,节目组选了好几首国民级经典,但谁都没想到,最炸的居然是《海阔天空》——当歌手们刚唱出“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”,台下的声音就“轰”地盖过了音响,连后排的大爷都扯着嗓子跟唱,把旁边老伴的胳膊都晃得直抖。
“我旁边的姐说,这是她高考前每天循环的‘救命歌’。”现场观众小吴翻着手机里的视频,镜头里能看见斜后方的大叔举着荧光棒,唱到“不羁放纵爱自由”时,还拍了拍身边儿子的肩膀;另一边的小朋友拽着妈衣角,奶声奶气地跟着哼“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”,惹得周围人都笑出了声。
其实不用问“为什么是这首歌”——《海阔天空》从来不是某一代人的“专属记忆”。它是80后加班到凌晨时耳机里的“鸡血”,是90后毕业散伙饭上哭着唱的“离别曲”,是00后在音乐节上跟着乐队喊到喉咙哑的“信仰”。当开幕式把它搬上舞台,不是为了“炒怀旧冷饭”,而是把“坚持”和“热爱”这两个词,用最直白的方式摊开在所有人面前。
散场时,我听见一对老夫妻边走边聊:“刚才那首歌,我年轻的时候跟你去看演唱会,你还抢着帮我举荧光棒呢。”大爷挠着头笑:“我刚才唱得比台上还大声,你没听见?”风里飘着远处的欢呼声,可那句“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”,好像还在体育场的上空绕着圈——原来最动人的共鸣,从来不是“我记得”,而是“我们都记得”。
当全场合唱的声音撞进耳朵里,我们听见的不是过去,是一群人对着未来喊出的“我还在”。而这,大概就是开幕式最棒的“礼物”:用一首歌,把陌生人变成了“我们”,把“青春”唱成了“现在”,把“我”,唱成了“同梦”的“我们”。
走出体育场时,身后还传来几个年轻人的声音:“刚才合唱的视频发朋友圈了吗?我妈评论说‘我当年也这么唱过’。”路灯下,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极了舞台上那片连成海的灯——原来有些旋律,从来不会老,它只是换了个方式,陪我们继续走下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