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的河南省人民医院ICU走廊,消毒水味裹着家属的叹息飘得很远。消防栓缝隙里、病房门把手上,塞着印着“重症返乡、全国护送”的小卡片——这是黑救护车业务员的“战场标记”,他们蹲在走廊转角的阴影里,盯着每一个伸手摘卡片的人,像盯着猎物。

“哥,是不是要转院?我跟这儿胸外科张主任是拜把子,你说病人名字,我十分钟就能问着病情。”记者蹲点时,穿黑T恤的业务员凑向一位捏着卡片的大姐,语气里带着股子“熟门熟路”的热乎劲儿。他拍着胸脯保证:“救护车就在医院门口,带呼吸机、监护仪,还能请公立医院的医生跟车——你看中哪个大夫,我一个电话就给你薅过来。”

黑救护车业务员在ICU走廊卷业务

可等记者跟着大姐下楼验车,却发现这辆挂“豫R”牌照的救护车,登记信息是“南阳方城某民医院”——早在2019年,这家医院就因多起借贷纠纷被起诉,负责人被限制高消费,连办公地址都成了“空壳”。业务员挠着头解释:“我现在是车主,挂靠在顺某行公司名下——不用运营证,没人查。”至于“能请医生”的承诺,他拨通一个电话,对面的“大夫”只说了句“别拍照”,就发来了一张模糊的医师资格证截图。

更让人心寒的是“坐地起价”的套路。2022年,刘先生的妻子在郑大一附院心脏骤停,想拉回老家周口。一开始谈好2000元,结果车刚出医院大门,司机就把车停在路边:“得加3000块,再买套3500的寿衣——不然把人推下去,叫保卫科送太平间。”刘先生抱着妻子的遗体,手都在抖:“我实在没办法,他们说要联系医院,我只能凑了8500块,下车时还被要了200块‘搬运费’。”

黑救护车业务员在ICU走廊卷业务

这些“黑救护车”为什么能“卷”起来?郑州一位曾做过非急救转运的民营医院负责人揭秘:“开个医疗服务公司只要几万块,不用建医院、不用找医生——找辆二手车挂靠个‘空壳医院’,印点卡片就能开工。”而正规医疗机构要拿“执业许可”,得投上千万建场地、买设备,“谁愿意花这钱?”此前警方拆过黑救护车的警灯,可没过多久,它们又贴着“医疗转运”的贴纸出现在医院门口。

但这场“灰色游戏”要结束了。11月3日,国家六部门联合发通知:非急救转运只能由医疗机构运营,救护车要喷二维码,扫一下就能查所属单位;河南也建了“豫健非急救转运平台”,正规救护车都能在上面预约。郑州市卫健委的工作人员明确说:“那些没医疗机构资质的公司,再敢派业务员发卡片,直接查。”

黑救护车业务员在ICU走廊卷业务

凌晨四点,记者离开医院时,保洁阿姨正在清理走廊里的小卡片。风卷着卡片飘到墙角,像那些藏在“转运服务”背后的猫腻——它们不该出现在ICU门口,更不该啃食家属最后的希望。毕竟,对于等着转运的家庭来说,“几分钟到楼下”的快从来不是第一需求,“安全、靠谱”的稳,才是他们拼命抓住的“救命绳”。

走廊尽头的窗户透出微光,保洁阿姨把最后一张卡片扔进垃圾桶。或许用不了多久,这里再也不会有塞卡片的业务员,只有正规救护车的鸣笛——那声音,才该是家属耳里最安心的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