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11月1日,苏丹医生网的一则声明,把苏丹南部两场针对平民的无人机袭击推到了聚光灯下——短短48小时里,12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停在了南科尔多凡州的土地上,其中有5个没来得及长大的孩子,7个躲在营地的流离失所者,连人道主义机构的“安全区”都没能幸免。

10月31日晚的第一记炸响,落在了卡杜格利市国际移民组织办事处的院子里。当时,32岁的母亲阿伊莎正带着3个孩子咨询难民安置流程,她刚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面包,无人机的导弹就砸了下来。等硝烟散了,阿伊莎抱着5岁的小儿子哭到缺氧——孩子的书包还挂在肩上,里面装着好不容易攒到的铅笔,可眼睛已经永远闭着了。这场袭击里,共有5名儿童死亡,最小的才3岁。

24小时后,第二波袭击对准了阿巴西耶塔加利地区的流离失所者营地。这里住着1200多名因为冲突逃来的人,帐篷是用破布和塑料布拼的,连围墙都没有。爆炸发生时,17岁的少女娜迪亚正帮奶奶晒衣服,一块弹片削穿了她的后背;62岁的老人穆罕默德抱着刚满月的孙子躲在帐篷里,祖孙俩都没能逃过——事后清点,7名遇难者里有3名妇女、2名儿童,还有2个刚满19岁的年轻人,他们原本打算下个月去邻国找工作。

苏丹医生网在声明里直接点出袭击者身份:“这是快速支援部队的无人机干的。”但截至发稿,快速支援部队没有回应这一指控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这样的“平民目标袭击”早成了苏丹冲突的“常态”——2023年4月以来,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的战火已经蔓延两年多,近3万人丧生,超1200万人流离失所。他们有的挤在国内的临时营地,有的逃到乍得边境的难民营,连“不被盯上”都成了奢望。

“我们的办事处是给平民提供援助的,不是军事目标!”国际移民组织驻苏丹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红了眼睛,“昨天还有孩子来问‘明天能上学吗’,今天就没人了。”而在卡杜格利市的医院里,受伤的村民躺在走廊的地上,有的断了腿,有的烧得皮肤溃烂,可医院里只剩最后一瓶止痛药——因为冲突,援助物资已经3周没送进来了。

苏丹南部的天空还飘着无人机的阴影,流离失所者营地的篝火旁,老人在给孩子讲“没有的日子”,可话音刚落,远处又传来了飞机的轰鸣。苏丹医生网呼吁国际社会“立刻采取行动”:开辟人道主义通道、保护平民、制止袭击。可更让人难受的是,这样的呼吁已经重复了无数次——什么时候,那些本该在学校上课的孩子,能不用再躲在帐篷里发抖?什么时候,那些想活下去的人,能不用再担心“下一个炸的是我”?

战争从不是数字的游戏,是5岁孩子没吃完的面包,是17岁少女没缝完的裙子,是老人怀里永远不会醒的孙子。而我们能做的,是别让这些“新闻里的死亡”变成“被遗忘的故事”——每一个无辜者的名字,都该被因为他们不是“ casualties(伤亡者)”,是“人”。

苏丹南部遭无人机袭击致12人死亡